浅谈“阴”“阳”在《伤寒论》中不同含义
作者:
作者单位: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2007级七年制本硕连读(4100072);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7)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阴”“阳”在《伤寒论》中包含于44条原文中,其含义可总结为7大类,即部位之阴阳、生理之阴阳、病因之阴阳、病机之阴阳、证候之阴阳、脉诊之阴阳、六经之阴阳。通过对每一类含义具体条文的阐释来浅谈仲景的阴阳思想。

    参考文献
    [1] 熊曼琪主编.伤寒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
    [2] 高春雨,谷松.《伤寒论》中的阴阳含义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6,4(3):452.
    [3] 谷松,高春雨.阴阳学说在《伤寒论》辨证中的运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8(1):8-9.
    [4] 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3.
    [5] 郝万山.中医药学讲座(二)第二讲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1):55-56.
    [6] 张建伟.阴阳学说对仲景《伤寒论》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4,4(6):5-6.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李金洋,范金茹.浅谈“阴”“阳”在《伤寒论》中不同含义[J].,2013,(2):37-3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503
  • 下载次数: 769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