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单位: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1560038;No.8147345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71BAB205087);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o.JXJG-18-12-8);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青年项目(No.GJJ180689)


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中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治法之一;肠道微生态是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其所具有的营养、免疫等功能与中医“脾”的部分功能相对应。在理念上,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平衡均讲究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在临床上,中医健脾治疗肥胖、便秘、腹泻等疾病及针灸、捏脊、健脾复方的治疗机制均和微生态有关。本文结合中医“脾”及健“脾”的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健“脾”的治疗理念、临床应用,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并结合最新文献进行了阐述,旨在和同行交流,促进中医“脾”的微生态方向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国印.黄帝内经素问新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94, 108, 308.
    [2] 熊曼琪.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6.
    [3] 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 59.
    [4] 邵铁娟,李海昌,谢志军,等.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62-3765.
    [5] 白井林,刘薇薇,张同园.培土生金法对脾虚证反复呼吸道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281-282.
    [6] Ley R E,Turnbaugh P J,Klein S,et al.Microbial ecology:human gut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J].Nature,2006,444(7122):1022-1023.
    [7] 段 云,张方信.高原环境与肠道微环境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4):382-385.
    [8] 龚晓薇,刘建忠,蔡建新,等.“抑木扶土”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举隅[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98-100.
    [9] 徐烈娟,王建民.益气健脾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NSE及VIP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3):443-445.
    [10] 徐嘉淦,石 伟,叶 影,等.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00-102.
    [11] 陈旻丹,胡京红,马 捷,等.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297-301.
    [12] 郭 宇,苏晓兰,李依洁,等.温脾健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0):86-91.
    [13] 孔 畅,陈东峰,赵泉霖.从肠道菌群探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邱超,舒青龙.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J].,2019,18(6):26-3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93
  • 下载次数: 960
  • HTML阅读次数: 158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9-08-29
  • 最后修改日期:2020-02-11
  • 录用日期:2019-11-18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