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布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
作者:
作者单位: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104);2.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作者简介:

吴竞,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E-mail:2642518514@qq.com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脾胃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No.X2019021-学科);福建省科技厅卫生联合项目(No.2020J011052);阮诗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福建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No.闽卫中医〔2019〕129号)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布及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2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提取其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以探寻分布特征并分析脾相关证素在疾病发展中的占比及影响。结果 病位证素以肾(207例)为主,其次为脾(204例)、肝(112例)、胃(74例);病性证素以湿(215例)为主,其次为气虚(213例)、阳虚(183例)、痰(155例)、阴虚(149例)、血虚(140例);脾、湿证素在慢性肾衰竭病程中占比大,分别为脾(85%)、湿(89.58%);证素“肾”“脾”“胃”“湿”对慢性肾衰竭疾病进展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位多与肾、脾相关,且随着肾功能进展,脾证素占比逐渐增大,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因此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倪兆慧,刘玉宁,等.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1029-1033.
    [2] BHARGAVA P,SCHNELLMANN R G.Mitochondrial energetics in the kidney[J].Nat Rev Nephrol,2017,13(10):629-646.
    [3] 蒋昭昭,董飞侠.300例Ⅱ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9):629-631.
    [4] 焦安钦.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分布规律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947-949.
    [5] 李国栋,苏 娟,田美玲.5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的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初探[J].光明中医,2021,36(6):862-863.
    [6] 阳 晓,朱文峰,周小舟,等.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G].2010:207.
    [8] LEVEY AS,DE JONG PE,CORESH J,et al.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 report[J].Kidney Int,2011,80(1):17-28.
    [9] 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90.
    [10] 朱文锋.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6.
    [11] 齐振强.慢性肾脏病证素特征及黄芪丹参有效单体干预缺血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12] 张兴坤,张 丽,张宗礼.张宗礼醒脾通三焦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5):717-719.
    [13] 窦一田,尚懿纯,林 燕,等.曹式丽教授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消化系统症状经验初探[J].天津中医药,2018,35(2):81-83.
    [14] 陈紫薇,陈 明.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生物学基础探讨[J].陕西中医,2020,41(11):1627-1631.
    [15] 韩 莉,陈 波.从脾论治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9):30-32.
    [16] 韩业红.健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4):2171-2173.
    [17] 王 阳,蔡之幸,李 丽,等.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43(5):1199-1202.
    [18] 罗 丽,李 琦.李琦教授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8):1-3.
    [19] 王艺霖,黎崇裕,刘志龙.刘志龙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J].光明中医,2022,37(2):217-220
    [20] 邢大庆,韩履祺.韩履祺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2):104-105.
    [21] 魏晓娜,王洪月,刘 欣,等.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竭[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1):93-94.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李鹏飞,林佳莺,丘余良,许勇镇,吴竞.基于2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布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J].,2022,21(9):23-2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8
  • 下载次数: 461
  • HTML阅读次数: 5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3-31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9-21
  • 录用日期:2022-05-30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10-12
  • 出版日期: 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