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症为效: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再思考
作者: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作者简介:

陈志强,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外科学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开拓者之一。E-mail:wssq@gzucm.edu.cn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研究专项资助(No.YN10101902);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专项资金项目(No.国中医药医政函〔2918〕205号);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基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以症为病”是中医识病之源,“以症(证)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治疗方法的客观事实,提出守正中医也应“以症为效”。开展“以症为效”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将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以及构建以健康为目标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再论“病”之定义 创新医学之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2):1420-1422.
    [2] 陈志强.“症病同治”的诊疗策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6):658-660.
    [3] 杨雯珺,翟书娟,吴 青.《黄帝内经·素问》中“和”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21,34(2):47-50.
    [4] 张 婷,刘富林,施 敏,等.从《黄帝内经》谈中医哲学智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6):55-56.
    [5] 吴 伟,王创畅,邓铁涛.“五诊十纲”中医临床新思维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6):455-457.
    [6] 闪增郁,陈燕萍.现代“辨证论治”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的思辨模式[J].世界中医药,2012,7(6):532-534.
    [7] 宋美芳,陈家旭,彭晨习,等.论中医微观辨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67-2869.
    [8] 王传池,杨 燕,吴 珊,等.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演变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101-2106.
    [9] 仝小林.论辨症、辨病、审因与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3,54(2):93-95.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陈志强,蒋志,肖英超,曹立幸.以症为效: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再思考[J].,2023,22(7):21-2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33
  • 下载次数: 355
  • HTML阅读次数: 22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7-08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9-29
  • 录用日期:2022-07-29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