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的82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接受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接受独活寄生汤联合平衡针治疗,疗程均为15 d/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Oswestry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腰椎活动度。
80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麻木疼痛、腰部隐痛、酸软无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已成为骨科领域的重要疾病之
从中医理论认识,LDH归属于“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外邪侵袭,其中以肝肾亏虚型最为常见,故本研究选取该证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独活寄生汤源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十余味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平衡针疗法作为新型针刺技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中枢平衡,达到通络止痛、疏肝理气之效。本研究旨在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平衡针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设计与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年龄、性别、BMI、病程、病因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
组别 | 例数 | BMI(,kg/ | 病程(,年) | 年龄(,岁) | 性别[n(%)] | 病因[n(%)] | |||
---|---|---|---|---|---|---|---|---|---|
男 | 女 | 久坐 | 腰椎外伤 | 骨质疏松 | |||||
对照组 | 41 | 21.33±1.14 | 5.11±0.73 | 60.21±3.56 | 27(65.00) | 14(35.00) | 12(27.50) | 19(47.50) | 10(25.00) |
观察组 | 41 | 21.42±1.08 | 5.17±0.68 | 60.15±3.62 | 29(72.50) | 12(27.50) | 10(22.50) | 20(50.00) | 11(27.50) |
t/ | - | 0.362 | 0.380 | 0.075 | 0.524 | 0.273 | |||
P值 | - | 0.718 | 0.705 | 0.941 | 0.469 | 0.872 |
注: 两组各基线资料比较,均P>0.05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采用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独活15 g,桂枝、桑寄生、人参、秦艽、当归、防风、熟地黄、白芍、杜仲、牛膝、川芎各10 g,细辛、炙甘草各6 g)口服治疗。煎服方法:由厦门市中医院煎药室统一煎煮容器,加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时间为2 d,共治疗2个疗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该评分法用一条10 cm长的直线,左端0分表示“无疼痛”,右端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直线上标记位置,测量标记点到左端的距离(cm)即为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得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
该量表总分50分,评定内容涉及坐位耐受、提举重物、行走等10个问题,采用0~5分评分(0表示无功能障碍,5表示最严重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通过ODI评分,得分与腰椎功能成反比关系。
该量表总分100分,涉及进食、洗澡、如厕、上下楼梯等10个问题,采用0~10分评分(0表示不能自理,10表示完全自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通过ADL评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关系。
观察组治愈率30.00%(12/40);对照组治愈率22.50%(9/4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好转 | 未愈 | 总有效 |
---|---|---|---|---|---|
对照组 | 40 | 9(22.50) | 20(50.00) | 11(27.50) | 29(72.50) |
观察组 | 40 | 12(30.00) | 25(62.50) | 3(7.50) |
37(92.50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
组别 | 例数 | 下肢麻木疼痛 | 腰部隐痛 | 酸软无力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4.09±1.06 |
1.62±0.4 | 3.57±0.88 |
1.68±0.3 | 3.29±0.62 |
1.26±0.3 |
观察组 | 40 | 4.17±1.03 |
1.01±0.3 | 3.64±0.81 |
0.96±0.2 | 3.33±0.57 |
0.85±0.1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1.06±0.39,ODI评分为15.33±2.25,ADL评分为85.47±9.27;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77±0.82;ODI评分为20.61±3.13;ADL评分为73.18±6.38。观察组各项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
组别 | 例数 | VAS | ODI | ADL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4.49±1.08 |
2.77±0.8 | 37.36±4.39 |
20.61±3.1 | 62.29±1.15 |
73.18±6.3 |
观察组 | 40 | 4.54±1.12 |
1.06±0.3 | 37.41±4.45 |
15.33±2.2 | 62.34±1.17 |
85.47±9.2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各方向活动度与对照比较,其前屈活动度增加更明显,后伸活动度改善更显著,侧屈活动范围更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
组别 | 例数 | 左侧屈 | 右侧屈 | 前屈 | 后伸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14.38±3.76 |
18.05±4.1 | 13.01±4.31 |
16.67±3.0 | 23.46±4.88 |
45.67±4.5 | 19.41±4.06 |
22.19±3.3 |
观察组 | 40 | 14.45±3.69 |
21.38±4.4 | 13.07±4.27 |
21.66±4.4 | 23.53±4.97 |
51.77±6.2 | 19.36±4.13 |
27.31±4.4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以腰腿疼痛和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慢性病程和复发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本研究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平衡针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功能恢复等多个疗效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痹症”范
平衡针疗法基于中医“气至而有效”的理论精髓(《灵枢·九针十二原》),通过刺激腰痛穴、臀痛穴等特定穴位,实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治疗目的。从中医理论分析,该疗法具有三大作用特点:其一,通过调节“心神”主导的全身平衡系统,在3秒内即可产生“若风之吹云”的即时效应;其二,所选穴位均按部位功能命名,针刺可发挥舒经通络、止痛活血之效;其三,与独活寄生汤配伍形成标本兼顾的协同效应,中药补益肝肾治其本,针刺通络止痛治其标。现代研究证实,平衡针的西医作用机制包括:神经调控方面,针刺信号可在45毫秒内激活中枢镇痛系统,促进β-内啡肽释放,抑制P物质传
综上所述,独活寄生汤联合平衡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中医两种疗法的优势互补:一方面,独活寄生汤通过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从整体调节机体功能;另一方面,平衡针发挥通络止痛、改善循环的作用针对性缓解局部症状,二者协同作用使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组。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单中心设计、随访期短等局限性,建议后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结合影像学等客观指标深入探讨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并在严格质量控制下优化治疗方案,以进一步验证该联合疗法的长期疗效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XU G,ZHANG X,ZHU M,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23,24(1):24. [百度学术]
LU H,YAO Y,SHI 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dian J Orthop,2022,56(6):983-995. [百度学术]
孙立波.中医传统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24,40(2):79-81. [百度学术]
李琳,郭建.循经针刺联合隔姜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3,44(2):242-244.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百度学术]
王文远.王氏平衡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院出版社,2016:77-95. [百度学术]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3-159. [百度学术]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273. [百度学术]
程继伟,王振林,刘伟,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3):235-241. [百度学术]
陈妙玲,查甫兵,刘芳,等.龙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康复学报,2020,30(6):484-488,496. [百度学术]
SHEN SC,CHEN HC,TSOU HK,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L5-S1 disc herniation based on image analysis and clinical finding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345 cases[J].Medicine (Baltimore),2023,102(5):32832. [百度学术]
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53. [百度学术]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79-180. [百度学术]
易南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及其有效成分调控软骨退变和滑膜炎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3. [百度学术]
孙文畅,杨隆河,邱彦,等.独活挥发油对N-脂肪酰基乙醇胺水解酶的抑制作用及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61-3166. [百度学术]
王文远.平衡针中枢调控的理论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2011:4. [百度学术]
王文远,毛效军,张利芳,等.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3. [百度学术]
韩笑,马文珠,王文远.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13,38(1):57-63. [百度学术]